1938年,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《论新阶段》的政治报告,明确提出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”的命题★,强调“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★★,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★。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,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★★★,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,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”★★★,指明★★★“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★★,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”★。
随着时代的进步,马克思主义也在随之而发展。所以,马克思主义还需要时代化★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?就是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,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★,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、建设、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,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★,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★★★,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,创造新的理论成果。
为什么要用中国人的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?马克思主义源自西方,马克思作为德国人,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和中国人有一定的差异。比如,当我们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时候,有时会感觉拗口★★。如果我们想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★★,就要将之转化为中国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。可以说,任何真理都必须被人民群众所掌握,才能发挥其威力★。
要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★,就要注意其所蕴含的三层含义:第一,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,观察时代★、把握时代、引领时代,解决中国革命、建设、改革中的实际问题;第二,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,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;第三,用中国人的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★★★,使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,具有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★、中国气派★★★。
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。这种结合不能只限于形式★★,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运用。
实践没有止境,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。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,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。本期报告,北京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建新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★★,结合我们党的实践经验,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切入★,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时代化★★★,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成果★★★,探讨了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。更多内容,欢迎观看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