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公司股东信息的查询并非“想查就能查★”,尤其是非上市公司★★★,股东信息受到严格保护★★★。
近年来,随着中日经贸合作的加深★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对日本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。无论是投资并购,还是业务合作,了解目标公司的股东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在国内,查询企业的股东信息相对便捷,例如可以通过企查查★、天眼查等工具快速获取相关数据★。然而,在日本,企业信息的公开程度和查询方式与国内存在一定差异,并没有同样方便的在线工具可以直接获取股东信息★★★。那么,是否可以查询日本企业的股东信息★?查询的方式又是怎样的★★★?本文将带你了解日本公司股东信息的查询规则★。
如果是潜在投资人,可以通过正式合作意向书或投资协议★★,要求公司披露主要股东结构。在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上★,公司可能会提供部分股东信息。
对于普通第三方(包括潜在投资人、合作伙伴),除非获得公司同意,否则无法直接查询股东名册。
在M&A尽职调查过程中,我们通常会在卖方同意的前提下,对股东信息、资产负债情况及股份价值进行评估。如前所述★★★,若股东名册或相关记录不完整★★,可能无法获取完整数据。但通过深入调查,我们会尽可能追溯原始股东信息,厘清股份转让过程,以明确企业的股东结构,为顺利推进业务继承奠定基础。
说明理由:申请人需证明查阅目的与其权益相关★★,例如行使股东权利或维护债权。
在日本,公司股东信息的公开程度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类型——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规则完全不同★★★。
如果你是企业或投资人,确实需要了解目标公司的股东信息,可以通过以下合法途径获取:
根据《公司法》第125条规定★,日本的株式会社必须在公司总部或股东名册管理人(如信托银行)所在地备置股东名册。这份名册详细记录了股东的姓名★★★、地址、持股数量等重要信息。
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投资者,在查询股东信息时★★,务必遵守日本法律法规,尊重公司隐私和商业机密。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,才能更好地开展投资与合作,实现双赢★★★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是上市公司,详细的股东名册(包括所有股东的姓名★★★、地址、持股数量等)也是不对外公开的★。
特别是在昭和时代成立的企业,当时设立股份公司需要至少7名发起人,因此部分企业会借用亲友的名义作为股东登记★★★。在这种情况下,名册上的股东未必是真正的出资人★,实际控制人与账面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差异★。
需达到导致业务停滞或重要决策延迟的程度。参考指标包括:查询频率(如每月超3次)、资料数量(单次超500页)、涉及部门数量等。
信息滥用历史:申请人在过去两年内曾将查询信息不当使用或提供给第三方牟利。
(1)主要股东(大股东)★:根据日本《金融商品交易法》,持股比例超过5%的股东需向日本金融厅和交易所提交“大量保有报告书”(俗称5%规则)★★,以确保市场透明度并保障中小投资人的利益。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交易所的披露文件或公司官网查询★★★。
(2)前十大股东★★★:上市公司年报中通常会披露前十大股东的姓名(或机构名称)及持股比例。
当股东去世并涉及继承时,法定继承人会继承股份。然而,那些仅作为名义股东的人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持有股份,他们的继承人更可能对此毫不知情★★★。随着时间推移,若相关情况无人掌握,最终可能出现无法确认真正股东的情况★★★,导致部分企业无法明确其股权结构★★★。
【尽管法律赋予股东和债权人一定限度内的查阅权,但公司仍可以在以下情况下拒绝申请】
如果公司仍保有原始章程,章程中通常会载明初始股东信息。可通过核实这些股东是否仍为实质股东,或是否发生过继承、股份转让等情况,向相关亲属进行调查★★。然而★★★,除非获得公司同意★★★,与公司无关的第三方无法直接查询股东信息。
此外,部分中小企业甚至未制作正式的股东名册,即使提出查询请求,公司本身可能也无法提供准确的股东信息。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并有股息分配的情况,公司通常会清楚掌握股东信息,因此股东名册的存在可能性较高。但若企业经营不佳且从未发放股息,甚至可能从未整理过股东名册★★。
当个人或法人对上市公司的“股份等”(包括股份以及认购权等潜在性股份)的持股比例首次超过5%,或在此后再度变动达到1%以上时,须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披露系统EDINET向日本金融厅提交“大量保有报告书”。报告内容通常包括持股者姓名或名称★、持股数量、持股目的(如纯投资或旨在参与公司经营)★★★、资金来源以及取得方式等详细信息★。

在未上市的中小企业中,获取股东信息往往更为困难。许多中小企业选择不公开股东信息,因此一般情况下★★★,外部人员难以获取相关数据。根据日本《公司法》★★★,企业有义务制作并保管股东名册,但如果企业拒绝提供,普通第三方无法强制取得相关信息★。
上市公司由于涉及公众利益,其股东信息的透明度较高。以下是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的信息:
在进行M&A等公司收购交易时★★★,必须明确股东身份,否则难以召开正式的股东大会,也无法作出相关决议★。因此★,尽管厘清股东结构至关重要,但在某些情况下,实际调查可能面临很大挑战。